· 作 者:于立志 著
· 出 版 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4-1
· 版 次:1 页 数:224 字 数:170000
· 印刷时间:2013-4-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1 I S B N:9787802169753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习近平同志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从政再提醒——成由勤俭败由奢》。
内容推荐
本书从艰苦奋斗明鉴、简朴节约撷英、廉洁从政衷言、骄奢淫逸警示、进德资政新语等5个方面,列举了古今众多正面和反面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剖析,提醒今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群众的榜样。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提醒准确到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广大党员干部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有促进和指导作用,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案头必备书。
目录
第一章 艰苦奋斗明鉴
百川归海思禹功
风雪挺立松柏姿
开拓进取论荆公
朱德扁担昭后人
艰难磨砺蕴成功
吾爱公仆焦裕禄
壮美人生杨善洲
不玩虚招唯务实
奋斗实现中国梦
第二章 俭朴节约撷英
为官俭字重千钧
毛泽东带头节俭
周恩来俭朴一生
朴素浑如田舍翁
力倡俭朴戒铺张
晏子品格感人深
从俭驱奢唤廉风
有感宋祖砸夜壶
曾国藩节俭持家
官场尤须倡勤俭
第三章 廉洁从政衷言
不贪为宝菜根香
警钟长鸣防诱惑
慎行严拒“第一次”
君子之交淡如水
黄金魔力常警觉
居官戒贪手莫伸
方志敏的清贫观
羊续悬鱼今犹鉴
山涛封丝说开去
寇准罢宴启心扉
岳飞赤诚为社稷
廉吏当誉于成龙
盛世感言豆腐汤
恪守清廉古今谈
用制度制约权力
监督制约需到位
第四章 骄奢淫逸警示
夏桀荒淫倾社稷
败亡之渐奢靡始
石崇奢靡致沉身
昏君身陷胭脂井
纵欲奢靡败之征
陈友谅惨败溯源
逸乐常与祸双行
奢侈淫逸必覆舟
和珅贪纵毁身家
慈禧奢侈终祸国
权色交易陷阱深
万恶之源是贪婪
财色俱贪埋祸根
奢侈之风当痛刹
消除攀比与贤齐
第五章 进德资政新语
中国普罗米修斯
精神支柱不可丢
“塔西陀陷阱”断想
重提安泰与大地
平民情结彰厚德
忠诚所感金石开
两个务必永铭心
担当未有息肩日
正气浩然鉴丹青
大局意识不可缺
寡欲清心原是福
秉政长怀律己心
骄躁恃权必覆车
唐宗良辅房玄龄
吴老亦有一字师
劝君莫唱空城计
把自省留在今天
修炼功夫重慎独
淡泊纯净境界新
快乐工作每一天
附录
附录一 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附录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发[1997]13号1997年5月25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壮美人生杨善洲
杨善洲,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杨善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与使命,始终保持着昂扬奋斗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带头艰苦创业,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艰苦奋斗的哲学。杨善洲很少待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他穿着朴素,下乡随身携带锄头,不时出现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干农活,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脸色黧黑,双手粗糙。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群众觉得他没有“官架子”,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
1980年10月23日,胡耀邦来保山地委,却不见了地委书记杨善洲。原来,当时一切保密。省委只是让他待命,不要外出。当时正值小麦播种,杨善洲在办公室待不住,就去了板桥公社的田间,给农民做插秧示范,卷着裤腿一起干。总书记来了,地委工作人员赶紧去田里叫他,他才赶回来,到宿舍换了件他最好的中山装。他满身泥土的样子让胡耀邦亲眼看到了,亲切地对他说:“像你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
为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并示范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至今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籼稻为粳稻等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排第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
艰苦奋斗,要不怕艰苦、敢于吃苦,更要顽强拼搏、敢于奋斗。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他担任地委书记近20年,“身”人群众埋头苦干不张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在他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再苦再累仍然有使不完的劲。
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余载,清廉履职,淡泊名利,没用手中权力谋取一点儿私利,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盖像样的房子,蜗居陋室,豁达乐观。他经常掏钱帮助贫困群众,工作几十年积蓄不足万元。甘为清贫,一心为民,这是何等无私而崇高的情怀!
1988年退休的第三天,他不是颐养天年,享受含饴弄孙、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是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老伴和15名职工扎根大亮山,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自讨苦吃,历尽艰辛,义务植树造林。
他领着大家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即是大家的栖身处。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1992年,大亮山林场盖起第一间砖瓦房,他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他在四面透风漏雨的油毛毡棚,一住就是9年,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风湿病和支气管炎。
“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吹不灭杨善洲的决心:“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有一次,他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树权,栽到青苔上滑倒了,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书记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他对人们说,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
杨善洲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却坚持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最初的几年,林场每月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100元。林场多次要给他一个月500元的补助,他总是一句话顶回来:“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杨善洲带领大家植树造林22年,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5.6万亩。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了。”
荒山披上绿装,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当场回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出16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余4万元留给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一位诗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无愧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称号的杨善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风范感人至深,他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生命。
当地的民谣唱出了群众对他的敬重:“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