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
|
|
浏览过的商品 |
|
|
|
编辑推荐
四川达州这片红色土地养育、成长了李林森,他用42载年华在这里留下了生命的印记,这里的老百姓时时惦念着的“救命书记”、普通干部心中“要求完美”的部长……四川省委组织部、达州市委组织部收集了这些真实、感人的第一手文字、影像资料。中共中央组织部新闻和网络宣传办公室编写组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补充整理,形成了《李林森的故事》。《李林森的故事》语言朴实、图文并茂、激荡心灵、发人深省,精选了能诠释“李林森为什么能这么做、当今时代为什么能涌现李林森这样的典型、李林森为什么能在党员干部中产生强烈共鸣”的42个感人故事。
内容简介
李林森简历、林娃是个“小大人”、“我不是来养老的、啃“腊肉”、不当检察官当“村官、“老板,来碗面”、诱惑失效、下村“两件定”、十三面飘扬的红旗、“乡亲们也是我的亲爹娘啊!夺手机、三公里,两小时、舍得与舍不得、“就是一块毛铁也会被他熔化”、“四评村官”、乡旮旯里来了一群大学生、“憨书记”进城记、“意外”的调动、近水楼台不得月、“同志,你的东西掉了、“歪门邪道你少来!、小节也丢“乌纱帽等。
目录
李林森简历
林娃是个“小大人”
“我不是来养老的”
啃“腊肉”
不当检察官当“村官”
“老板,来碗面”
诱惑失效
下村“两件宝”
十三面飘扬的红旗
“乡亲们也是我的亲爹娘啊!”
夺手机
三公里,两小时
舍得与舍不得
“就是一块手铁也会被他熔化”
“四评村官”
乡旮旯里来了一群大学生
“憨书记”进城记
“意外”的调动
近水楼台不得月
“同志,你的东西掉了”
“歪门邪道你少来!”
小节也丢“乌纱帽”
让远水解近渴
“木瓜大王”的引路人
贫困生的“辅导员”
荊竹坝变成“金银”坝
老乡长住上了新房子
“我这个组织部长不是给家里人当的!”
“苛刻”的部长
一份盒饭、三个电话
“不要伤他们的心”
喊我“老哥”的部长
只是一个小手术
“哪有你这样的病人?”
赶车
最后一堂党课
腊月二十八的慰问
“干好工作比请我吃百次还强!”
妈妈,帮我削个梨子
父子俩的牵挂
美丽的山菊花
深沉的父爱
燃尽生命之火
附录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追授李林森同志“全国优秀
组织工作干部”称号的决定
(2011年9月21日·中组发[2011]22号)
2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创先争
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2011年10月8日·组通字[2011]47号)
3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
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意见
(2012年2月27日·组通字[2012]12号)
后记
前言
为配合在全国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把学习李林森作为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重要内容,作为组织系统带头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作为组工干部队伍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本书。
四川达州这片红色土地养育、成长了李林森,他用42载年华在这里留下了生命的印记,这里的老百姓时时惦念着的“救命书记”、普通干部心中“要求完美”的部长……四川省委组织部、达州市委组织部收集了这些真实、感人的第一手文字、影像资料。编写组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补充整理,形成了《李林森的故事》。
中央组织部新闻和网络宣传办公室与党建读物出版社具体组织并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四川达州市委组织部具体承担了部分故事的采集整理,《人民日报》记者盛若蔚、《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魏杰参与了书稿的编写工作,在这里,向为本书编写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书摘
1 林娃是个“小大人”
1969年,李林森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红岭乡石堡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家里人都叫他林娃。
达州是一片红色土地,当地至今流传着很多红军的故事。当小学老师的父亲每次进城,都会给他买一些关于红军故事的小人书,李林森一遍遍地看,翻得纸边都卷起来,封皮都快掉了。英雄的故事,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了根,与同龄人相比,他更听话,更懂事,在乡亲们眼中,他像个“小大人”。
小时候放牛,经常是一到山上,其他孩子就把牛丢给林娃,撒欢儿去玩耍。林娃除了看着自家的牛,还帮别人看管。
有一回,邻居高姨说他:“林娃子,你好傻哟,怎么不去玩呢?”他说:“怕牛看管不好吃了别人的庄稼,那就太可惜了!”
还有一次,大妹和伙伴们一起上山打猪草,到了山上便将这事抛到脑后,只顾尽情地玩耍,待到天黑时才发现自己背篓里空空的,情急之下便割来邻家向婆婆的胡豆苗,又胡乱地抓了点野菜盖在上面。没想到被哥哥发现了,她求哥哥不要告诉爸爸妈妈。
不料,李林森很生气,“一本正经”地一通数落,还不留情面地向父母告了“恶状”。大妹受到了母亲严厉的责罚,还被“押送”去邻居家赔礼道歉。好些日子,大妹对哥哥冷眉冷眼,哥哥却“毫无愧疚之意”,坚持认为妹妹实在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在父母眼里,林娃总是懂得为别人着想。在李林森六七岁时,邻近的蒲家乡放映队在离家不远的瓦子梁放电影,四邻八乡的乡亲们都前去观看。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有电影看就像是过年一样。母亲高功丽带着小林娃也去了。
一路上,林娃蹦蹦跳跳,可高兴了。没想到,等他们到了的时候,人们已经将整个院坝挤得满满的。为了让林娃看得更清楚,母亲将背篓倒放在地上,想让儿子站在上面观看。可林娃无论如何也不肯,怕挡住后面的人,还倔强地跑到人群最边上看了好一阵,直到睡着了才被母亲背到了背上。
2 “我不是来养老的”
1991年9月,22岁的李林森从西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回到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那时的进修学校被一些老师当成是“养老的地方”。副校长陈立楚却发现,李林森这位新来的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他不仅工作努力,还是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来到学校后不久,李林森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进修学校年轻人少,大家对年轻人人党的事情很重视,要求也很严格。“你还年轻,还需要再锻炼几年。”校领导对李林森说。
李林森并不气馁,还经常主动要求多承担一些工作。他对陈校长说:“我不是来养老的!我们年轻人就是要多做些事才能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改变‘进修学校是个养老单位’这种印象嘛。”
学校为了锻炼他,给他压担子。政治专业大专班要开班了,正好与李林森的专业对口,他跃跃欲试。可李林森万万没想到,校长周林清突然安排他说:“这一次政治专业大专班要开一门法律课,其他几个老教师没教过,你年轻,又好学,由你来上《法学概论》吧,好不好?”
李林森顿了一下,接着说:“没事,我年轻,可以学!”自那以后,他买来很多关于法律的书,不分昼夜地读。同时,他忙着准备自己的“第一课”。这第一堂课就获得了三次掌声。学员中一位叫王绍润的,一下课就问校长:“这是哪里请来的老师,讲得深人浅出,我们听得很明白。”
1991年到1994年间,李林森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信念很坚定,还经常主动找学校领导汇报思想、谈工作。四年里,李林森的表现很突出,不管在业务上还是思想上都让大家称赞。
1994年10月,进修学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李林森全票通过,成为了1991年到1994年期间进修学校发展的唯一一个年轻党员。
3 啃“腊肉”
1994年,李林森考人宣汉县人民检察院以后,被分配到政工科。单位业务十分繁忙,又没有配备电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那本厚厚的全院干警基本信息汇总册,就成了李林森天天必看的“课本”。上班时,这本书摆在他的案头,他一有空就抓起这本汇总册,把信息一一记在脑子里。
有个同事几次到政工科,总看见他在翻汇总册,就明知故问地开玩笑:“你看的是《倚天屠龙记》,还是《神雕侠侣》,这样入迷?”
李林森笑着说:“这本汇总册,虽然枯燥无味,但是把它与大家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与工作效率挂起钩来,它就产生武侠加言情小说的魅力,其乐无穷啊。”
下班了,汇总册被报纸包裹,随着他回家。妻子把报纸打开一看,见是本资料,调侃说:“我还以为是块腊肉哩!”
李林森知道,这是妻子在暗示他赶紧操办年货,就说:“想起我的责任,啃它比啃腊肉还香!”
咨询商品吗? |
|
|
请在这里输入您要咨询的内容:*必填(注意请不要超过200个字符) |
|
|
|
如果你对此商品评价或分享经验,在此提交 |
|
|
请在这里输入您要评论的内容:*必填(注意请不要超过200个字符) |
|
|
|
|